(轉載)逢甲大學鄭月妹老師創作獲選為臺中捷運綠線第一個公共藝術作品
臺中捷運綠線於2021年4月正式通車啟用,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辦理公共藝術競圖活動,日前甄選結果出爐,獲選的作品為「尚水・綠動未來」《Water of Life》是由柏星景觀公司整合了藝術家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通識教育中心鄭月妹教授設計、雕塑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蕭明瑜、ZAMAMA藝術家陳煜權製作以及建築師戴宏一提供結構策略,此藝術品將落腳在舊社站-台中捷運總站行控大樓。
「尚水・綠動未來」《Water of Life》以水滴灌溉綠葉開啟生命永續之力,「尚水」也有臺語「最美」的諧音。作品蘊含三個美好,第一個美好「來自」,從湍急的大甲溪流至舊社,分支渠道平穩長流為土地譜寫200多年的灌溉歷史;第二個美好「存留」,水滴下正灌溉生機無限的綠葉,取自菸葉造型,承載著先民墾拓的艱辛記憶,呼應鄰近的市定古蹟詔安堂及溝背古戰場;第三個美好「開創」,將自然與空間的斷帶重新連結,以人為本的運輸理念,傳遞「永續」、「綠」運輸的理念。
鄭月妹老師表示「尚水」的設計,提取了舊社在地水圳文化的「水」與「菸葉」元素,結合「光」潔淨、快速、愉悅的意象,將歷史與未來、自然與非自然的斷帶重新連結。作品以懸吊的方式呈現,是為了讓「光」串流作品與空間的分隔,避免佔據捷運的公共空間,又能提供捷運一二樓的每一個角度,旅客們都可以看得到這件作品。設置在基地地面的水潑光,將配合白天晚上不同時段改變顏色,水光映照在不鏽鋼鏡面鋼板的表面,與捷運站中川流不息的旅客產生互動,讓作品愉悅的能量將人與空間交織在一起。
這件作品的設計門檻很高,作品基地是捷運站中一個半開放的空間,周圍環繞著冰冷的巨大樑柱,設計作品被要求不可安置在1樓的地面上,懸吊變成是唯一的選擇,如何軟化這個生硬的內部空間又能銜接戶外自然景觀,讓作品突顯卻又不突兀,算是很大的挑戰。這件作品硬體完工之後,鄭老師將協同本校人社院余風老師,透過另外的計劃案,以這件作品為基地延伸設計AR體驗,並導入AR的在地深度旅遊導覽地圖,讓5G的新視覺發生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臺中市政府交通局葉昭甫局長表示,臺中捷運綠線公共藝術由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辦理,這也是國內捷運公共藝術首次由營運單位來辦理的案例,期許臺中捷運透過公共藝術的建置,能進一步傳達地區的文化意涵與歷史脈絡,呈現臺中獨有的人文風貌與地景特色,並使乘客在通勤或旅行途中,享受城市捷運公共空間帶來的驚喜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