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院辦理音樂講座 帶領師生聆聽時代流行的聲音
本校人文社會學院為推廣多元閱讀,4月17日於圖書館演講廳辦理人文閱讀講座──音樂講座。本期音樂講座以臺灣大眾歌曲為主題,分別以流行音樂、校園民歌為切入點,從音樂、歌詞的結合,一窺大眾文化的取向,並了解流行產業的推動、時代環境的影響。首場邀請國語文教學中心隋利儀老師,以「閃亮的『樂』光:臺灣流行歌曲的美好年代」為題,將時光拉回1970─1990期間,回溯臺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
▲國語文教學中心隋利儀老師,以「閃亮的『樂』光:臺灣流行歌曲的美好年代」為題,將時光拉回1970─1990
靡靡之音更能沁入人心
「一代一聲音」,隋老師表示,每個年代的流行樂曲風格、歌詞內容,都反映了一時代的心聲,並引用何寄澎院長的說法,在動盪的年代、騷亂的心境中,靡靡之音才能沁入人心,柔軟的樂曲更能熨貼心靈。以1969年姚蘇蓉「今天不回家」為例,甜美又嘹亮的聲音、清晰的咬字、略顯輕鬆的節奏,在歌中反覆吟唱「今天不回家,為甚麼你不回家?」,既像追問、又像挽留,允為一時代旖旎軟語。有趣的是,當年行政院新聞局質疑「今夜不回家」有妨害家庭溫馨之虞而禁唱、禁播但不禁售,執法態度也介乎鬆緊之間;下有對策,唱片再版時的封套,更名為「今天要回家」,但內容唱的依然是「今天不回家」。
百花盛綻的年代 期待明天會更好
在名家輩出的年代,隋老師特別指出,「明天會更好」這首歌的代表性。
「明天會更好」是臺灣最早的公益歌曲。隋老師從歌名「明天會更好」講起,期待明天會更好,那麼也許當下其實不太好。回顧當時,臺灣爆發江南案、十信案、國信案這些政治與金融大事件,整體氣氛低迷,於是仿效英美歌手合唱「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模式,開創公益與流行音樂的結合,當中還包含著當年反盜版的多元期許。隋老師以群星齊聚的盛況,指出當時臺灣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鎮,因此,許多也吸引了外地歌手前來發行唱片,例如張國榮(港)、姜育恆(韓)、文章(新加坡)、李恕權(美國留學生)。音樂類型也極為豐富,包括了校園民歌、愛國歌曲、搖滾歌曲、台語歌等,都能銷售長紅。隋老師笑笑說,費玉清當年唱紅了「中華民國頌」、「送你一把泥土」等濃濃國族意識的流行歌,可見當時音樂類型的多元,但後來在費玉清的演唱會上,這些歌曲都絕跡了。至於沈從文「心事誰人知」、江蕙「惜別的海岸」,則是先在夜市銷售爆紅,再唱回電視台。也可見銷售管道的多樣,並側面彰顯了當時對臺語歌曲的控管。
開創時代的新聲音
隋老師表示,在臺灣流行音樂史上,有幾個閃亮的名字熤熤生輝,包括了羅大佑、蘇芮、李宗盛等。羅大佑的音樂引領風潮,帶入搖滾元素,並重視歌詞文字的美感,並融入社會關懷,「之乎者也」專輯,被選為台灣流行音樂百大專輯第一名。蘇芮則帶入女歌手演唱新風格,以強悍的嗓音,讓人耳目一新。至於李宗盛則擅長為女歌手精準塑造風格,以女性為主體,訴說心聲與情境,玫瑰未必嬌弱,轉身也可以是「鏗鏘玫瑰」(李宗盛作詞、林憶蓮唱)。
隋老師表示,旋律簡單、歌詞共鳴、朗朗上口,這是流行歌曲的核心元素。當前的歌手或許有極高的演唱技巧,例如周杰倫〈喬克叔叔〉在短短16秒唱了89字,技術不可不謂高桿,但是否利於後人傳唱,便有待深思。
雖然一代有一代的聲音,但與此相應者,便是經典永不過時,父母一代傳唱的歌曲,成為下一代童年的記憶。隋老師透過線上互動,調查「請寫出你聽過父母或祖父母輩,印象深刻的一首流行歌曲」,除了有鄧麗君「甜蜜蜜」,還有周華健「讓我歡喜讓我憂」、施文彬「傷心酒店」等,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都成為學生眼中的上一代。堪慰的是,上一代聽、下一代也跟著聽,更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學生願意購買線上付費音樂,有充沛的資金環境,才能養育優秀的創作者,唱出屬於這個世代的黃金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