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 通識教育全面變革已成典範

文: 2020.09.01 瀏覽數:13558

逢甲大學
通識教育全面變革已成典範
文‧攝影/母校通識教育中心


世界經濟論壇(WEF)出版的《未來工作趨勢報告》指出,2030年時的工作有85%還沒被發明出來,過去職場所依賴的基本能力,卻是最容易被淘汰的。未來職場最需要的能力如下:
 
2022年職場最需要的能力
1. 分析性思考與創新
2. 主動學習與學習策略
3. 創造力、原創性、自主決斷
4. 技術設計及程式設計
5. 批判思考與分析
6. 解決複雜問題
7. 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
8. 情緒智商
9. 推理、解決問題與構思
10.系統分析與評估
 
 
傳統大學教育以專業知識傳授為首要考量,讓學生成為職場上的專業人員,很難在既有課程中增加上述能力培養課程。培養學生具備未來競爭所需基本能力,就成為通識教育最重要的責任。「對特定領域有深度的技能」是系所能夠培養的專業能力,也是學生畢業時找尋第一份工作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但是,畢業十年後,既有知識不足以面對全新的挑戰,因此,需要在學期間就培養學生未來競爭所需的軟能力。這就是通識教育的責任。
逢甲通識教育希望培養同學: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全球化知能與經驗、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意願、學習如何學的能力、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企業家視野等。專業加上通識:有效運用工具、運用良好人際關係在異質性成員中形成團隊、分工合作以解決複雜問題。因此通識教育28個學分的規劃,都是以「厚植畢業十年後的品味、格局與競爭力」為職志,培養同學未來的競爭力。
為了達到此一目標,過去九年來,我們全面改革既有通識課程架構。大學國文強調建構與反思,同時在校友會支持下,辦理全校簡報比賽、辯論賽、報導文學比賽,已經不是傳統國文課的授課模式。加強英文是所有學長對母校學弟妹的期待,經過幾年調整後,目前大一英文強調閱讀,每位同學至少讀4萬字,以增強語感,最多的可以超過一百萬字。大二英文是開口溝通表達,以微學分方式進行,讓學生敢和別人對話。大三英文是職場應用,另外開設進階學習英語課程,此外還有10種不同語言供同學選擇。同時,通識選修課程每年開設6-9門全英選修課程,讓學生多接觸英語使用環境。
國際體驗學習計畫每年都有超過500名同學報名參加。主要以低年級、從來沒出過國、本地生、家境清寒的學生優先,跟著我們活動,寫一個計畫書,評選通過的就送來回機票及保險,到世界任何非華言使用地區、自己一個人停留超過14天。後來更增加不同模組,六年來己經送超過五百位同學圓夢。回來後個個脫胎換骨,全力爭取未來再出國機會。

 

 
必修課程包括創意思考、公民參與、社會實踐、人文與科技。前面三門課都採混班學習,讓學生在大一就習慣隨時和陌生人團隊合作,並能完成專案。人文與科技則採純線上課程,培養學生後續自主學習的能力。
選修課程特別規劃出統合類課程,包括專題製作、講座課程、微學分、學生自主課程,都是有難度且挑戰學生能力極限的課程。學生其實不怕吃苦,怕的是沒有意義,因此,統合類課程最後的成果發表,都能激發學生鬥志,讓學生具備十足成就感,改變學生對自己的期望。
經過多年努力,2018年底,逢甲榮獲第一屆全國通識教育典範學校獎的殊榮,代表全校的努力成果,得到了全國的肯定。我們不以此自滿,得獎當天,就啟動第二階段的通識改革,希望為同學提供最好的通識教育,厚植同學畢業十年後的品味、格局與競爭力!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