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博士專欄】低碳商機的推動刻不容緩

文: 2021.01.10 瀏覽數:10021

【黃正忠博士專欄】低碳商機的推動刻不容緩
文/黃正忠博士(化工73、KPMG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服務亞太區負責人暨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


 
新冠疫情繼續惡化之際,除了更加積極的抗疫措施外,全球把正本清源全寄望在疫苗的到位,誰擁有疫苗誰就有能力挽狂瀾,產生拯救社會的正面衝擊。新冠疫情大爆發以來,各種防疫成效的國際排名如雨後春筍推出,不過在11月《彭博》為全球53個規模超過2千億美元的經濟體進行「Covid韌性」排行,十個評比指標中台灣在「疫苗資源」得到零分,使得台灣屈居世界第三。
取得先機買得到的疫苗,是救命關鍵,若能來自本國研發,那則是動輒數百億至數千億美元的商機。雖然我國生技業及相關研發團隊在2020年也是如火如荼地投入開發,但能搶到多少新冠疫苗的商機,仍有待觀察。

 

 
2020年11月下旬各國陸續封城,但氣候變遷惡化的狀況依然沒有改善。更多抗暖化的呼籲及國際倡議四起,筆者在台灣也於12月7日在立法院召開「氣候商機推動聯盟」記者會,主要目的希望促請政府與各界重視為各領域低碳商機興利,可能比一味從管末處理來強調減碳,更有助於台灣全面健全地啟動低碳轉型。
根據環保署所公布,我國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資料,若按照氣體別而言(2017年),二氧化碳(CO2)為最大宗,大約占95.36%,其次分別為甲烷(CH4) 1.85%、氧化亞氮(N2O) 1.64%、六氟化硫(SF6) 0.36%、全氟碳化物(PFCs) 0.33%、三氟化氮(NF3) 0.13%、氫氟碳化物(HFCs) 0.33%。從臺灣各部門能源燃燒排放CO2的貢獻度來看,若由部門分攤電力消費加以計算後,2018年能源部門之CO2排放約占燃料燃燒總排放的14.16%,工業占49.46%,運輸占13.61%,服務業占10.74%,住宅占11.01%,農業占1.02%。1990至2018年間,以服務業部門之年平均成長率較高,其次依序為住宅、工業、能源及運輸。
換句話說,能源、工業、運輸、住商(建築與商業)、環境工程(廢棄物/汙水)與農業等六大部門,均是國家邁向低碳經濟的要角。隨這氣候變遷加劇,唯有向低碳靠攏,全世界才有機會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活路減碳是必然,但是能夠減碳,而且是大幅顯著地減碳,則勢必帶來無可限量的商機。

 

 
要達到巴黎協定控溫暖化二度C以下,全球每年至少必須投入資本一兆美元,驅使各行業在15-20年內減碳百分之五十,世界才有活路。所以企業積極投入低碳創新,政府積極規劃能促進導入低碳創新的友善政策架構,帶動B2B或B2C低碳消費與生產,才有可能共同建構低碳國力。
低碳不是只有再生能源,金管會於今年八月推出的綠色金融2.0,與我國發行累計已破千億新台幣的綠色債券,到民間金融業的綠色融資,至目前為止清一色大都聚焦在再生能源。這並非不好,只是當再生能源開發已經蓬勃發展後,低碳轉型的生態系中,須注意能源外的其他部門也亟需找到快速向低碳轉型的動能與刺激。
 
台灣沒有一滴油,就沒有條件使加油站的油賣得比便利店的水來的便宜;當工業化國家都積極推廣電動車,環保署與交通部就沒有還在補助燃油車道理;當台灣已經可以供應特斯拉95%的零件與材料,交通部必須對運輸減碳更有擔當;當歐盟的都更早已把單位樓板面積的能耗與排碳量當成建築法規的關鍵要求,內政部就不能自滿於現行的綠建築法規;台灣是世界上多少重要產品的製造與供應大國,經濟部就不能忽視低碳製造能夠創造的兆元商機。
從新冠疫苗的商機上來看氣候商機,如只是自滿於目前的防疫成果,還真枉費這一遭背後為台灣帶來閃亮亮的訊號。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