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母校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徐培晃

文: 2020.09.01 瀏覽數:15558

專訪母校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徐培晃
斜槓青年
從學習語文表達開始
文/國語文中心、陳書芸‧攝影/國語文中心、周純堂(國貿75)
 
 

 
資訊快速的時代,當面臨大量的資訊衝擊,如何有效的閱聽、吸收、解讀、判斷、回應,尊重多元的觀點,是現今教育需面對的課題。在這過程中,也是閱讀理解、溝通表達能力的具體展示。有鑒於此,如何在大學階段,統整學生12年國民語文教育的績效,一方面引導應用、一方面補強弱點,便是大學國文的使命。
 
於是母校成立國語文教學中心,以語文應用為教學導向,分別從口語表達、文字敘述兩方面著手,並且導入校友資源,辦理全校型徵文(影像)、辯論比賽,將活動結合教學,同時也加深校友與在校學弟妹的聯繫。
 
跨領域的語文素養
人際的交流有賴語文溝通,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活在語文所架構的世界裡,每天點開手機,從朋友的動態、國內外的新聞時事,乃至於置入的廣告、廢寢忘食的追劇,不論是讀說一件事、聽講一則故事,都是語文展現的舞台。因此,在3C、影音的時代中,語文閱聽的重要性非但沒有退潮,反而愈加顯得重要,甚至要求越嚴格,更需要清楚、吸睛、有梗的表現方式。
語文素養是跨領域共通的核心能力,不管任何學科,在表達所學、說明產品、行銷企劃之際,必須結合專業能力、語文素養,兩者相得益彰。
揆諸台灣的國民教育,受到考試導向影響,傳統國語文教學著重在聽與讀,學生自小被訓練輸入(Input)的接收能力,但略於輸出(Output)的表達能力,如此情況在上台報告時尤為明顯,或近於唸稿、嚅嚅囁聶不知如何開口,無法將內容流利傳達給聽眾。書面報告部分,常見語意跳漏、或者冗長贅述之情況──有再多的知識卻無法善用語文表現自己的實力,這是何等可惜。
 有鑑於此,母校於103年8月成立「國語文教學中心」,專責大學國文的課程規劃、活動辦理,開全國首例,昭示逢甲大學對語文表達能力的重視,希望以語文應用為出發點,再進一步導向人文薰習。國語文教學中心負責統籌本校大學國文課程,提升全校學生聽、說、讀、寫之語文表達能力,整體課程規劃以實用為目標,依據學生的需求規劃課程單元,諸如:摘要懶人包、開箱文、劇本編寫、議論辯論、計畫寫作、自傳介紹、基礎書信等,以敘述力之鍛鍊為切入點,分為文字、口語兩大區塊,深化跨領域之共通核心能力。
為達此目標,課程著重在主題實作,透過成果導向式學習,讓學生了解原理、規範,從而實作操練,進而發表展演。將敘述原理、實作規範、成果發表,三階段融合為一。
 


 
從採訪瞭解學長姐走過的路
實作式的課程,用成果檢視學習績效,更可以透過發表展演,讓同儕之間觀摩,激起切磋鬥志。除此之外還進一步思索,如何讓課堂間的報告,進一步提升,達到全校性的效果?這要感謝學長姐的支持,自2017年起辦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影像)比賽」,讓學習結合競賽,搭起舞台、提供獎金,鼓勵學弟妹先有勇氣站上舞台,才有機會發光發熱。
自2017年起,由臺北市逢甲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逢甲人月刊發起「逢甲人物故事比賽」,邀請逢甲大學校友總會、廖英鳴文教基金會、逢甲大學EMBA學術發展基金會、高雄市逢甲歡喜人協會,共同參與,將於今年邁向第四屆。
以「逢甲人物故事」為主題,一方面串聯起在畢業學長姊、在校學弟妹的連結。前行的學長姊是開路的前鋒,後繼的學弟妹是補血的生力軍,鼓勵學弟妹透過採訪、報導,更加了解逢甲所孕育的人物故事,透過文字的報導、影像的拍攝,呈現在眾人面前,將逢甲五十載的歷史故事,一一拉出記憶的水面。第二是透過學長姊的訪談,可以第一手了解產業現況、發展趨勢,並檢視自己所學;亦可吸收前輩的經驗與心得,回頭厚植自己的軟實力。第三則透過溝通訪談、文字撰寫、影音編輯、圖文編排,可以多元刺激學習的面向。呈現的成果,是文字、影像的敘述力;隱藏在背後的,含包括人際溝通口語能力、進退應對的禮節、團隊合作的企劃協調。
透過學長姊的支援,活動不僅是競賽,同時兼具刺激學習的意義。因此,特別安排外籍生保障名額,讓異地學子在練習中文表達同時,更進一步了解學長姊,認同逢甲。除此之外,還逐步拓展活動的面向,從起初的徵文比賽,到2019年第三屆新加入影像組,鼓勵多樣表的現形式。
為加深與校友的聯繫,透過「逢甲人月刊」的安排,在第三屆特別聯繫校友相關企業,包括Lexus中部豐田汽車公司、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臺中犁記餅店、魚中魚寵物水族、晶華傢俱集團,參與受訪。為鼓勵學弟妹,也有許多校友企業額外捐贈禮品,如:三點一刻、山水米、葵柏兒。校友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將能量回饋母校,灌溉新血,也惟有讓後起的新秀繼續認同逢甲,才能更壯大校友的陣容。
 

 
把話說清楚的議論能力
自2017年起,每一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影像)比賽」都有約百篇作品參賽。為了更多面刺激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於2018年起,校友會加碼開辦「各言爾志──新生盃辯論賽」。
新生盃辯論賽同樣是結合課程教學,以議論文寫作為基礎,進一步發展為口語的申論、提問、回應。因此,辯題取向都結合社會的真實議題,諸如:「電子競技應列入奧運正式競賽項目」、「我國應開放大學學雜費自主化」、「大學教育應該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契合當前的社會情境,透過正反雙方的攻防,激盪多元的思考。
換句話說,活動目標在於鍛鍊把話說清楚的議論能力,謝絕耍嘴皮子式的詭辯,希望訓練學生達到言之有據、有物、成理。因此,乃以議論文寫作為基礎,強調資料的蒐集、理解、判讀,宏觀考量正反雙方的利弊得失,以此導向辯論的申論、提問、回覆。希望同時琢磨文字、口語的論述能力,最終達到前賢所說「言文行遠」的目標,敘述能入情入理,所以能走得長遠。
辯論賽考驗學生站上舞台的膽識,尤其以入學新生為對象,台下侃侃而談的學生,一上台,口吃、顫抖、語速過快、啞口無言、手足無措等等情況,在初賽時都屢見不鮮。然而這番洗禮也都成為寶貴的經驗,無論是晉級或者淘汰,競賽的舞台經驗,遠勝於班級內部的活動。在一階一階的晉級中,更可以感受到選手從生嫩逐漸沉穩。
從以上兩個比賽中可以發現,人際溝通能力,同時需要透過課堂的引導、教室之外的實際演練,才能累積經驗。以採訪活動為例,訪綱的提問、現場的座次、進退的禮節、乃至於穿著打扮等細節,只有踏出教室實作才能有所收穫。就辯論活動來說,落落大方的姿態、提問與回應的風度,也都融為表達力的一部分。
踏出教室之外,在職場的舞台,不僅需要專業能力,還需要陳述自身意見的表達力、進退應對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的協調力,同時還要有站上大舞台的勇氣。我們努力將這些素養融入課堂當中,也延伸到教室之外,讓學生在踏入職場的舞台前,有機會在校內先彩排演練。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