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母校社會創新學院院長翟本瑞「部落創生的參與者共保系統」計畫

文: 2020.07.01 瀏覽數:15604

專訪母校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社會創新學院院長翟本瑞 
每一口都是健康的保證
部落創生的參與者共保系統計畫
 文/林立昇(中文二)‧攝影/許惠娟 (EMBA經管100) 、母校秘書處、產學合作處

  
 
每一口食物,都是對健康的選擇;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餚,都決定了土地過去、現在、未來的樣貌。
換句話說,健康的飲食不僅影響個人的身心,耕種的方式、養殖的環境、催肥用藥、水質土壤等等細節,同時也影響了環境的發展。唯有對環境友善,善的成果才能反饋到消費者自身。
因此,翟本瑞院長推動「部落創生的參與者共保系統」計畫,希望讓消費者更普遍認識原住民自然栽培農法產品的價值,並協助部落農產通過「參與者共保系統 (PGS,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認證,讓產品加值,進而改善原住民的生活品質。並結合企業與校園的能量,讓學生以課程模式學習,從協助土地檢測到文案行銷,反映產業真實問題,並且從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協助消費者用每一口飲食愛自己也愛這片土地。
 


 
循環永續、最寶貴的自然栽培農法
食安議題深受社會大眾重視,部分商家為討好消費者,追求較好的賣相或易於保存,不惜添加防腐劑、漂白劑,甚至在生產端就已添加超量的農藥、肥料,讓食品蒙上化工的疑慮。
越來越多消費者為了健康考量,願意投入合理的價格,選擇天然、經過食安認證的產品,因此標榜著「安心食品認證」、「有機認證」的標章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野。與此同時,原住民傳統的種植模式——「自然農法」,既是當地傳統的農法,也符合當代追求人與土地共善的趨勢。
比較「有機農業」與「自然農法」的差異,「有機農業」追求天然資源永續利用,並且強調水土保育與生態平衡。在耕作的過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包括化學農藥、肥料、生長激素、動物用藥或荷爾蒙等,而且土壤和水質也不能受到污染。重視地力的維護,採取輪作的方式,讓土壤得到適度的休息。
「自然農法」的種栽培方式,更著重生態的自生,除了避免濫伐開墾農地,盡力維持原有的林貌環境,更放任作物與雜草彼此間的自由生長,重視農業生產的質更勝於農產的量。為維護土地的潔凈,不僅避用市面上的化肥或有機肥,甚至不用人畜糞便或外來廚餘。提倡充分利用健康土壤的力量,遵循自然,按季栽培,尊重並還原自然原有的生態環境。
此次行銷的竹筍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的商業運銷為方便保存,往往加入食品添加物製成醬筍。經過與原住民建立產銷班契約,收購的竹筍採自然農法耕作,不作多餘的加工處理。天然的好食材、安全健康的農作運銷,讓消費者看見本地原有的優質產品,吃下當季、當地、天然、也吃健康,運用部落的競爭力,追求買賣方雙贏。
 

 
 
參與者共保系統的認證
「自然農法」固然符合時代的趨勢,但如何認證、進而加以宣傳行銷,又是另一番功夫。
台灣農產品普遍皆使用「有機認證」其檢測的過程約三年、檢測費也十分昂貴,未必適合部落。因此,逢甲大學計畫團隊,協助部落採用「參費者共保系統」驗證,不僅費用較為平實,其特色在於能統合全部參與者,包含部落、學校、消費者、銷售商、遊客、顧客,參與者在PGS網站上提出產品看法,經過委員會認證後,便能取得證明。換句話說,亦是讓所有參與者,基於互信公開透明的原則,共同參與認證。
為此,課程邀請「奧丁丁」共同創辦人黃千榮擔任計畫顧問,並教導學生如何將部落生產方式,用「可溯源」、「不可竄改」及「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特性,構成農產品的生產歷程,將之作為PGS的佐證。也邀請「食再安心合作社」的胡耿逢經理以工作坊的形式教學,讓學生學習如何建構部落的PGS系統內容。
盱衡目前的政策,政府正積極推動參與者共保系統的立法,「台灣有機事業協會」理事長陳世雄先生親自進入部落,發現原住民所採用的自然栽培農法,在國際上非常熱門,前景十分可觀,因此強烈建議農委會訂定相關法規,讓「參與者共保系統驗證」能夠等同於「有機認證」的法律效力。因此逢甲大學帶領學生早一步布局,在學習中累積實作經驗。

 
 
踏實的每一步
為了協助部落進行創生,計畫分為四個子項目執行。
計畫一:進行部落、農法的調查與土地分析。以眉溪、山美、清流、古樓,共四個部落為初步合作對象。由朱正永老師帶領學生利用AI分析技術,分析自然農法作物、部落特色、預估適合耕作時間與收成。
計畫二:建立部落之參與者共保系統,尋找合作廠商、都市合作社或行銷據點。由計畫共同主持人汪浩老師領銜,帶領學生進行PGS系統的架設。並建立多種行銷管道,在實體店面設立專櫃、建立虛擬的網站,並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簽訂產學合作。
計畫三:由林峰正老師帶領學生以AI分析技術,將科技導入管理,利用儀器採集資料,上傳伺服器,將部落自然農法的資訊整合,建立生產履歷。
計畫四:由余風老師開設跨域專題課程,並設立自然生態網路協作平台。透過文案或影像行銷產品。
優質的產品,必須維持品質、並推廣行銷,這正是校園能量的發揮之處。本計畫希望從自然農法出發,逐步推廣,串聯全台原住民,規劃成具有部落文化特色的精緻農業。
 
讓精品農業發光
台灣的農產在國際中享譽盛名,但如何從優質躍升為精品,需要更全面的設想。原住民的「自然農法」如何落實認證、確保品質、包裝行銷,甚至打通國際消費市場,層層關卡都是學問、都是考驗、也都是機會。對部落如此,對學生亦然。
逢甲大學安排學生在跨領域課程中,和產業對接,由企業分享經驗,讓學生走出學校,進入社會,學習從社會的角度思考,並且累積實作經驗。期許學生培養成能解決複雜社會產業問題的人才,找到自己的定位。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